全球品牌网
提示:投资有风险,加盟需谨慎。页面内容仅供参考,为降低投资风险,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、多对比分析。
基业长青的秘密
2017-02-23 全球品牌网  陈士信

2016年四季度,笔者心生一念:企业凭什么可以活得更加长久?


于是翻出以前存档的相关资料,也留意起长盛不衰的企业高管需要具备的双重能力,微软迎来第二春,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关于基业长青的思考,欧洲制造企业在偏僻之地精工细作,郭台铭与马云合卖电视,“小茗同学”赢得95后的心……


在这些精彩表面的背后,一定有共同、共通的秘密。


日本经验


在已有的记忆里,探索基业长青命题,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。


理由是,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长寿企业,并且世界最长寿的企业也在日本——金刚组。


先来看三组统计数据:日本全国共有13.53万家企业在2016年创立70周年、100周年诞辰(日本企业调研公司帝国DATABANK);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达21666家之多,今年又有4850家满150周岁(东京商工调查公司)。学者后藤俊夫于2014年发表世界各国百年企业统计数值,其中日本排位第1,数量是25321家。


细读日本金刚组相关资料,会有诸多触动心灵的收获。


金刚组公司成立至今超过1400年,专业从事寺院建造及维修,它建造日本第一座官寺——“四天王寺”——“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没用一颗钉子”,至今金刚组仍坚持使用传统建造技术


专注专业——是它基业长青的秘诀,金刚组第40代首领金刚正和曾说,“我们公司生存这么久其实没有什么秘密,坚持最基本的业务才是生存之道”。在金刚组公司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档案——第三十二代首领金刚喜定在“遗言书”中立的家训。“总共列了16条,大致可分为四类内容:一须敬神佛祖先,二须节制专注本业,三须待人坦诚谦和,四须表里如一”。神佛祖先之外,便是节制、专注本业。


金刚组漫长的历史上遇到过不少危机,但最终顺利闯关。1868年期间,日本天皇废佛毁寺,“四天王寺”亦不能幸免,金刚组失去原有的俸禄,工匠们去其它寺庙工作及从事商业建筑,度过难关;二战期间日本忙于战争,国内寺院建设停滞,金刚组以制造军用木箱度过危机。


事实上,金刚组公司的传承出现过断层——违背专注专业的生存之道,据报道,“19世纪80年代,金刚组看到房地产产业发展红火,没能抵住诱惑,购买了大量土地”。伴随日本经济泡沫破灭,地产遭遇重创,金刚组债务缠身。2006年大阪一家建筑公司收购重组了这家公司,但保留了公司名称、组织结构经营模式。在新领导者小川完二的带领下,金刚组回归原点——专注于寺庙建设。


“在小川完二看来,金刚组除了祖传的技艺,其千年如一日对事业的专注和对传统的尊重,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,必须完整保留”。在笔者看来,一家企业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,它何愁长盛不衰?金刚组的长盛之道——专注专业,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它所在的寺庙建造行业基本上每个朝代都需要,直到今天——许多企业的消失是因为行业的消失。事实上,想要基业长青仅凭工匠精神是不够的,这个也可以从金刚组的发展史上得到启示。金刚组传到第37代,首领是个技艺工匠,但弱于经营管理,最终自杀了;金刚组公司被重组后,工匠们既埋头工作,也认真对待起经营,强化经营人力。


日本企业(中国)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认为,独特的家族制度是日本企业长寿的秘诀。“企业长寿,在日本首先该是家族传承,这种传承不以血缘为唯一标准,适当纳入女婿,甚至通过认领养子的方式,让家族的事业传了下来。不变该是最稳定的企业经营,而一定的变化,顺应了时代的需求,则是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根源。”但在陈言的文章里,仍然可以读出专注之于长寿的重要作用——不论是栗山商店、铃木汽车,还是高柳制茶,企业上百年的历史,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,把本业做好。至于“企业永生不灭”渗入日本人心中,笔者倒有其它看法,是人都得谋生(生存下去),祖上有基业接着做应该是相对简单、容易的事情吧。


日本经济大学特任教授后藤俊夫长期研究日本企业的长寿之道,他有六个观点,笔者摘录、提炼如下:其一、长期思维:短期10年(家族企业继任计划),中期30年(总经理任期),长期100年(为后代长远的计划);其二、拒绝短期的急速增长;其三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;其四、重视处理好与员工、顾客、供应商、社区的关系,先义后利(对社会有利的事优先,对自己有利的事放后);其五、时刻拥有风险意识;其六、儒教和佛教的传统思想是持续发展的强大意志力量源泉。


在阅读诸多日式企业长寿资料之后,笔者也有六点简单的看法。第一、生命共同体。企业和员工之间不仅仅是契约关系,是一个共同体,风雨同舟;日本企业秉承“终生雇佣”的价值观,绝不轻易裁员,年工序列是其中一个重要制度。经济型企业,员工只是企业一个资源(工具),可舍可取。第二、智慧传承。所谓家族传承只是一种说法,日本企业传承的智慧核心在于传给有能力的人!日本企业除了传给家族成员,也可以传给女婿、养子(要改姓)等,重点是那个人要优秀,可以为家族基业所用。中国封建社会皇位坚持传给家族成员,是导致一些王朝过早衰亡的重要原因——家族成员不可能代代优秀。第三、诚信。根据日本的调研机构给出的数据,针对4000多家老企业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长寿秘诀,最多的一个字是“信”,其次是“诚”。第四、工匠精神、专注踏实。日本企业踏实,具备匠人气质,企业上上下下愿意持续专注做一个事。第五、一个朴素、强大的经营理念。日本许多长寿企业创始人往往制定了先进的经营理念,后代如果时常反省、丰富、强化这个理念,往往企业更容易获取持续的发展。以金刚组为例,其后陷入地产狂热泡沫就是违背了先祖制定的经营理念(二须节制专注本业)。第六、珍惜资源(不上市)。资源有限、资源珍贵这些对于岛国日本的观念,非常之强。日本长寿企业大多是非上市公司,非上市企业更慎重地运用资金,对投资和业务扩张更强调谨慎不浪费。


欧洲经验


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郝倩3年前做过两个专题,一个是探寻欧洲家族企业传承,一个是探秘德国工业4.0,该研究者把对象定位为各类型的欧洲老字号企业——《当董明珠大声疾呼中国制造时,她的欧洲同行在做什么?》——里面有许多思考都是关于企业长寿的范畴。


欧洲经验与日本经验,是有许多共同点的。其一、专注与工匠精神。几千家运营了100多年的零部件生产公司,散落在慕尼黑、斯图加特等德国小镇,这些公司的祖孙几代人一直专攻一类产品,比如轴承、阀门等。工匠精神的本质之一,笔者认为应当是热爱,从业者对所从事工作(事业)发自内心的热爱。“一位意大利的高级裁缝和你谈他的工作,你问的是怎么做缝纫,他谈的却是艺术和激情。眼里身上都透着一股子自豪”;“他(瑞士制表师)捧起机芯给你看的时候,就像一个小男孩举着一个水晶苹果,眼里全是喜悦”。其二、不上市。看来上市对于企业决策层、家族成员都有着巨大的“蛊惑”,坚持本心很重要。很多优秀的欧洲大公司和中小企业不上市,不圈钱,不受诱惑、不变本心。或许,有恒心,有沉淀,本心不改,百年大业或许不难。


当然欧洲经验也有一些特色的地方:“反周期”原则,牛市存钱、熊市投资,不畏惧经济周期,但也不依赖银行和借贷融资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持续、快速发展,其实中国企业家或投资者还未真正经历痛苦、漫长的下行周期!


学徒制度。文章中提到,德国和瑞士的经验,优质产品的生产技能,生产态度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进行延续。“欧洲工匠精神中有难以拷贝的软实力,是通过学徒制身体力行,心口传授”。长期的积累与操作才能沉淀出精湛技艺,熟练掌握工具、原料,有了学徒制度,技师的技艺、精益生产精神才得以传递、传承。


精彩表象


双重能力的领导人


财富中文网有篇文章谈及了“企业长生的秘诀”,核心观点是:“企业需要拥有双重能力的领导人,在挖掘旧市场的同时探索新市场”。公司需在已有业务运营的同时,留心新业务,留意新需求、新技术、新商业模式带来的商机。


奥赖利和图什曼的研究显示,27家平均寿命达到130年的公司,有的甚至在市场和技术完全改变的情况下,依然能够存活,根源是“它们能够把资源和能力转移到新业务上”。关键之处在于领导力问题,而不是技术问题——决策者愿意为新业务提供资源、资产,一旦尝试顺利,就加大投入、持续培育。当然探索失败的几率远高于成功。


文章举了个经典案例:富士胶片转型。2000年全球胶卷销售达到了高峰,此后几年连续大幅度下滑(受数码技术的冲击)。具备双重能力的富士胶片CEO古森重隆推动公司把资源与能力用到了化妆品、制药等领域,2015财年其营收突破200亿美元。拥有相同技术的、数码相机发明柯达却在2012年破产了!“奥赖利认为,古森重隆拥有双重能力。这样的领导者擅长管理庞大的、成熟的、需要挖潜的业务,同时利用企业资产和能力探索新的领域”。


微软的第二春


据36氪报道,世界软件巨头微软正迎来第二春,这主要归功于它所收购的企业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曾经PC操作系统霸主股价有几年是“波澜不惊”,事实上技术世界早已飘过PC桌面远去。


云优先、移动优先的变革战略得当,并且微软“用更密集的收购来吸收先进功能,并且引入新鲜血液来让这棵老树焕发新的生机”,微软正在塑造以“云计算时代领导者”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。当然,这一切也归功于新CEO Nadella的上岗。


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的思考


的确,中国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实现了超高速增长,但多数几年之后就消失不见了。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对于企业基业长青的长篇思考,笔者有两点深刻感触——企业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承担。


“我觉得,一家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,企业文化以及承担社会责任是保持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”;“我觉得,一家公司不能仅仅为市场份额和商业利益,而要面向未来,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,传递社会正能量,管理层首先要有这样的坚持”。他对腾讯最得意的产品之一微信进行的反思——“成为真正靠谱和温暖的基础设施”,体现了后藤俊夫提出的“先义后利”的思想——先考虑对社会有利。


关于优秀产品,他还谈到了“初心往往都是很朴素的,就是用互联网帮助人们解决一个生活中不爽的问题,让生活更好”,团队凝聚不只是来自业绩欲望、出名,也不只是赞赏、奖金,更多应当是“产品本身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所带来的愉快和兴奋”。笔者认为,他的观点说出了工匠精神的力量来源。


郭台铭与马云合卖电视


《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》有一篇文章报道郭台铭卖电视,他的电视贴上了夏普、阿里的标签。2016年杭州云栖大会,郭台铭推出了基于阿里YunOS系统的电视,他特别强调了“叫互联网电视,不叫智能电视,这是我们跟马云合作的新业态”。郭台铭认为,阿里提供“云”,富士康提供“端”,虚实、软硬结合。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在4K内容及大屏会员方面,阿里会跟富士康展开更加深度的合作”。


电视的本质还是电视,但是拉上实力、内容丰富的超级巨头,会员转化,郭台铭找到了一些互联网的感觉。


“小茗同学”赢95后芳心


如日中天、份额稳坐国产品牌冠军位置的安踏体育,他的领军者说:“我现在每个月都要专门安排一点时间和年轻人一起吃饭,了解90后、00后都在想什么、喜欢什么,我非常担心自己离他们太远,看不懂他们。”


他非常担心看不懂90、00后,其实又有几个老板看懂了这个群体?


统一为了读懂95后的心,请来了营销策划的“大神”李奥贝纳,“我们没法成为95后,即使假装95后也有点勉强……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有关的调研报告,走近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,再作定位”。在清晰梳理、规划、创意之后,李奥贝纳塑造了有个性、逗比不装B、形象亮眼的“小茗同学”——一个全新的品牌。


“你若端着,我便无感”,这是90后的一个品牌观,如何让品牌“不端”,如何让95后认同、参与进来?新品牌、新产品、新市场,统一进行了试水,在营销推广上采取了“渐进式传播,渗透式娱乐”,再大规模投入,最终“小茗同学”成为最受95后欢迎的饮料品牌www.globrand.com之一。


陈士信欢迎与globrand(全球品牌网)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,陈士信先生,运动品牌观察员。任职于国内领先男装公司之品牌市场中心,对品牌经营战略、品牌推广策略、定位、策划与竞争策略、传播有独到之见解,尤其关注体育用品行业,关注公司发展战略与策略、企业管理。许多作品及观点刊载于《第一财经日报》、《南方都市报》、《湖北日报》、《南都周刊》、《时代周报》、《销售与市场》等纸媒及新浪网、网易、第一营销网、腾讯网、慧聪网、MSN中国、中国服装网、凤凰网等主流网站,世界工厂网、全球品牌网、品牌中国网、环球鞋网等专栏作家。电邮:yunjuzhuren@163.com 博客:http://yunjuzhuren.blog.163.com(与我联系时,请说明您是在“全球品牌网”看到这篇文章的。) 进入陈士信专栏
查看 陈士信 所有文章
 相关文章
全球品牌网投资风险提示:投资有风险,加盟需谨慎。本页面仅供参考,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,多考察,降低投资风险。部分企业可能不开放加盟/投资/开店,费用、流程、详情等信息,请咨询企业,以企业确认为主。
电脑版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手机品牌网 i.globrand.com 浙ICP备09082595号
关注项目,关注创业,请加微信公众号:xiangmu114